板栗贡品“北怀柔 南川蜀”
怀柔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早在明朝时,皇帝在祭祀时就用怀柔板栗作供品。清朝慈禧太后为了延年益寿,经常食用怀柔栗子面窝头,后传至民间,成为著名的北京小吃之一。
板栗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记载“栗,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苏辙)曾有诗颂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这里讲的是吃阴干的生栗子,据说这种吃法是“得食栗之诀”,疗效最高。
2001年,怀柔被认定为“中国板栗之乡”。而四川素有“中国野生板栗第一乡”之称。可以说,这两个地区确定了板栗贡品“北怀柔、南川蜀”的局面。
目前,怀柔区拥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大明栗”近千株,仅九渡河镇西水峪村明代板栗园就有80余株,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栗树森林,可谓京郊独一无二的人文奇观。
好山好水 产好板栗
在京城,怀柔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降水量、温度、土质等条件十分适合板栗生长。站在山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栗树成林。大大小小的板栗树,将山山岭岭装点得郁郁葱葱。这片土地培育出来的板栗饱满、匀称、甘甜。
怀柔区地处燕山山脉南麓,种植区海拔600米以下,全年日照时数为2700-2800小时,平均温度为9-12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怀柔板栗主产区域土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分化形成的微酸性土壤,土壤PH值为6-6.8,正适合板栗的生长需要,而且这种土壤含有大量的硅酸,栗果吸收硅酸后,内皮蜡质含量增加,炒熟后内果皮易剥落,怀柔板栗的这一特点是国内其他地区板栗种群所不能比拟的。
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怀柔板栗”果形玲珑、色泽美观、肉质细腻、果味甘甜、易剥内皮、糯性强等特点,因此拥有了东方“珍珠”和“紫玉”等诸多美誉。
板栗栽培 入选非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怀柔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怀柔板栗”的特殊品质,有着打造“名牌”的先天优势,成为香飘世界的“拳头商品”。
目前,怀柔全区板栗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市的60%以上。怀柔板栗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以及东南亚、欧美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2007年,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怀柔板栗栽培技术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收集和传承板栗栽培技术研究地域文化、提高板栗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均具有积极意义成为怀柔板栗文化的又一张名片。